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道 趙覺珵 白云怡】隨著冬日的降臨,新冠疫苗在歐美與中國大規模接種相繼拉開帷幕。而一個個新的問題也隨之浮出水面:新冠疫苗的接種是否也需要“賽跑”?一旦在接種速度上嚴重落后于其他國家,會發生什么?中國對疫情控制不錯,幾乎很少有感染,這意味著我們疫苗接種的緊迫性也不是太高嗎?公共衛生學專家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盡管當下疫情壓力不大,但中國加速疫苗接種的緊迫性仍然很高,未來半年到一年將是中國推行疫苗免疫的“黃金窗口期”。而由于中國人口數量眾多,且由于防疫得當,已感染人口比例較少,中國要在較短時間內筑起廣泛的“免疫隔離墻”還面臨不少挑戰。
“在去年11月之前,由于中國境內病例很少,所以整體上對疫苗的需求并不十分迫切。但隨著歐美開啟疫苗的大規模接種,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全球公共衛生問題專家黃嚴忠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由于歐美國家計劃在今年秋季前完成疫苗接種計劃并重啟彼此間的連通,中國也需要加快接種的腳步,預防可能發生的“免疫落差”。
“免疫落差”是指兩個人群中,一個人群對某種病毒的免疫度已經很高,而另一個人群卻缺乏相應免疫力,這就會像地震后形成的堰塞湖一般,一旦放開控制,就容易形成大流行。這種情況并非沒有先例,16世紀初大部分歐洲成年人已獲得對天花病毒的免疫,而美洲印第安人從未接觸過該病毒,數百名歐洲殖民者傳入的天花病毒讓300萬印第安人喪生。也有專家認為,過大的“免疫落差”和“免疫洼地”,不僅使病毒得以繼續傳播、擴散,也為病毒的繼續變異提供可能,從而使已“免疫高地”重新陷落。
專家認為,要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中國需要在較短時間內在全國范圍大規模接種新冠疫苗。耶魯大學全球健康政策與經濟學副教授陳希對《環球時報》表示,目前,中國每萬人中的新冠疫苗接種比例處在“第二梯隊”,未來半年時間,將是中國在全國實施疫苗免疫的“黃金窗口期”。
“根據西方國家的接種效率,人口較多的國家一般計劃在今年夏季或秋季到來之前,完成大規模接種,同時準備在下半年重啟人員往來和經濟交流。如果當各國實現群體免疫,人員往來開始恢復,進入中國還需要進行兩周的隔離,將會對中國經濟帶來負面影響。”他這樣分析認為,此外,新冠病毒不斷發生變異,疫情持續時間越長,病毒變異的可能性越大。而滅活疫苗在應對病毒變異方面的能力仍有待考驗,因此應加快接種速度。
根據美國疾控中心(CDC)網站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月6日,全美共分發新冠疫苗1728萬劑,完成第一劑疫苗接種的人數為531萬。另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發布的數據,截至北京時間6日晚間,美國新冠累計確診病例超過2105萬例。根據以上兩組數據,可粗略估算出美國約有近2600萬人擁有新冠病毒抗體,占3.3億總人口的約7.8%。
以同樣的方式計算,英國截至5日已有超過130萬人接種了新冠疫苗,累計新冠確診病例超過278萬例,這意味著該國有新冠抗體的人數比例約為6.1%。
中國的接種規模和速度如何?中國國家衛健委負責人2020年12月31日透露,自6月份啟動對高風險人群的新冠疫苗緊急接種到11月底,累計接種超過150萬劑次。12月15日正式啟動重點人群接種工作后的半個月中,全國重點人群累計接種已經超過300萬劑次。加上國內較少的感染人數,中國擁有新冠抗體的人數比例尚未超過0.5%。
黃嚴忠分析認為,目前美國疫苗推廣未能達到預期效率,考慮到醫護人手問題、美國去中心化的體制和民眾的接種意愿,可能未能如預期那樣在今年夏天完成70%人口的免疫。不過,即使考慮到西方接種計劃的延遲,中國仍應做好在今年秋冬季前完成大部分人疫苗接種的準備,否則“高筑墻”的策略也會帶來巨大的經濟與社會成本。這意味著中國應努力在一年內為10億左右的人口接種供20億劑新冠疫苗。
他表示,據國家衛健委此前預測,2021年國產新冠疫苗的產能可達10億劑以上,但即使全部用于國內接種,也距10億人的接種目標有較大距離。雖然中國也加入了全球疫苗機制COVAX,但后者只能為中國1%的人口提供疫苗。
面對這一局面,中國可采取何種措施應對?黃嚴忠建議,一方面,中國應盡可能集中力量迅速擴大國產疫苗的產能,同時可考慮進口一部分歐美疫苗,或爭取一部分歐美疫苗授權在國內藥廠生產,以填補缺口;另一方面,可平衡國內接種和“疫苗外交”,在疫苗出口上多考慮出口疫苗原液、在當地制劑生產的方式,保留大部分疫苗優先供應國內。
而在推廣疫苗和及提升民眾接種意愿上,他認為,中國可考慮“免費強制”接種策略。他表示,美國的社會情況很難推行強制接種,但在中國社會可以實現,在此前中國推行的擴大免疫計劃中,一些疫苗的接種率曾超過90%。此外,也可以采取一些“軟性措施”,比如異地旅行需出示疫苗接種證明等,提升接種意愿。
而陳希則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從提高公眾接種意愿的角度出發,中國政府可以考慮將新冠疫苗列為一類疫苗。他認為,與西方可能存在的“疫苗懷疑論”不同,中國接種意愿不足則更多源于弱勢群體對價格的敏感,將新冠疫苗列為一類疫苗將打消這部分人群的經濟顧慮。他同時表示,由于中國防疫情況良好,民眾接種疫苗不會看到“立竿見影”的收益,所以中國政府應更多采取多種方式鼓勵民眾接種。
去年12月31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負責人曾益新表示,新冠病毒疫苗將為全民免費提供。目前尚未明確新冠疫苗是否被劃為“由政府免費向公民提供、公民應當依照政府的規定受種”的一類疫苗。目前,中國的一類疫苗包括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質炎疫苗等。